中集协:“一箱难求”不再 市场回归理性
本报记者 孙丽朝 北京报道
在经历了2021年的一箱难求“一箱难求”、集装箱产销量大增之后,中集再市行业逐渐恢复理性。协不性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(以下简称“中集协”)会长黄田化在8月18日召开的归理“对话中集协,行业大家谈”行业形势分析会上表示,一箱难求目前,中集再市中国可用存箱已达530万标准集装箱(TEU),协不性比历史平均存箱数高20%,归理今年集装箱产量将恢复到正常水平,一箱难求预计全年产量接近300万TEU。中集再市
黄田化透露,协不性2021年集装箱行业产能达有历史记录以来最高峰,归理合计生产集装箱660万TEU,一箱难求相当于往年的中集再市1倍,有效地扭转了“一箱难求”的协不性局面。今年到8月15日为止,集装箱行业已生产200万TEU新箱,后市集装箱市场客户买新箱的欲望在下降。“对于未来市场,我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。”
中集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也表示:“2021年集装箱行业赚得盆满钵满,但这是天花板级的现象,这种现象过去十年没有出现过,未来十年也很难再出现。”
中集协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2年上半年,集装箱生产量约为162万TEU,同比下降40.9%,回归到历史正常水平。
2021年,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外贸行情“先抑后扬”,国际物流链出现一系列始料不及的极端状态。散落在全球各地的集装箱回流不畅,集装箱全球分布严重不均衡,大量空箱在美国、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积压,我国出口集装箱需求紧缺。
在这场集装箱供应链“黑天鹅”事件中,市场怪象频出:企业采购新箱子只要往欧美主要航线发运一次货物就能赚回买箱钱;将一个空集装箱从美国运往中国,比等待装满货物再从美国运往中国,更加有利可图。因此,集装箱企业订单爆满,产能全开。直到去年底,这一现象才逐步缓解。
在去年航运市场高基数下,今年全国港口货运量同比出现负增长。交通部7月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1~6月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5.8亿吨,同比下降0.8%,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2.7亿吨,同比下降3.7%。
李牧原称,在港口货运量出现下降时,海铁联运却实现逆势增长。“上半年,沿海港口海铁联运量同比增幅达20%,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几个港口,如上海、盐田、大连、,海铁联运都出现爆发式增长,增速分别达39%、52%、18%、49%。”
对此,李牧原分析称,越是国际供应链保通、保畅困难时期,海铁联运需求越旺盛,类似现象在2020年武汉疫情时期也曾发生。当公路运输受阻时,铁路集疏运的优势就凸显出来,大量货源转向铁路运输。“这也进一步证明推动多式联运对于国家物流链、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性。”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compassmg.com/html/933a75198315.html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